充电桩现在依然处于摸索状态,但在北京、深圳、广州等先行推行电动汽车的城市,“僵尸充电桩”的现象屡见不鲜。不同于淮南市的情况,大城市的“僵尸充电桩”与曾经的“共享单车坟场”一样,都是新业态成长下的资源浪费——前者是公司恶性竞争,盲目投放,而后者因为使用率提不上去,运营商疏于管理。
2014年5月,国家电网宣布全面开放分布式电源并网工程,以及慢充、快充等各类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市场。这一措施吸引了民营充电桩企业的热情。11月,《关于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奖励的通知》出台,首次将新能源汽车购置环节与充电设施补贴挂钩,进一步提升充电桩建设积极性。
在这之后,全国充电桩的保有量也多了起来。2014~2016年这三年间,充电桩增速分别达到惊人的22%、743%、233%。在地下停车场、CBD、大型社区,一排排的充电桩如雨后春笋般出现。甚至间接促进了共享汽车行业的出现。
随后几年,充电桩行业与P2P行业一样,在政策和补贴刺激下,大量投资人以拿补贴为理由盲目地进行扩张。但恶性竞争的后果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,例如充电桩建造标准不一、质量参差不齐,这个行业也很快迎来了洗牌,倒闭的充电桩公司一度达到行业峰值的60%。喧嚣过后,投资人带着赚来的补贴满意离去,留下一地没人管理的废旧充电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