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12月14日,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就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进行了部署。会议原则同意《上海市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施计划(2021-2025年)》和《关于支持本市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若干政策》。
在当时的会议上,各方明确了新能源汽车正处于大发展时期,需积极抢占产业制高点。要鼓励不同技术路线竞争发展,加快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的应用和充电桩的设施布局,并且要做好趋势研判,及时调整政策导向和相关标准。
截至2020年11月底,全市已建成各类充换电设施38.5万个,其中公用桩6.2万,专用桩4.3万个。另有换电站20座,全市车桩比0.8:1,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。
上海市发改委向正在举行的上海两会提交的报告显示,2021年,上海将出台《上海市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施计划(2021-2025年)》和支持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政策,修订出台新一轮鼓励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实施办法,新建充电桩7万个。与此同时,上海正加快布局充换电设施,力争2025年之前新增30万个。
新一轮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施计划下,预计到2025年,上海全市公交、出租、中心城区物流配送、邮政、公务车辆将基本实现新能源化,同时新能源环卫车辆达到80%,个人新购车辆中纯电动车占比超过50%,明显提升大型载泊车辆、工程车辆新能源汽车占比。
两会提案认为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不仅是国家,而且也是上海今后一个阶段产业升级、发展的一个主攻方向,这个发展方向应得到全社会响应和支持。但是,目前看来,新能源车充电桩的设置、分布与安装尚不够合理,比如:
一些新公交、物流配送等大型车辆充电更需要专用场地,但眼下上海的设施仍然不般配;
在一些大型停车点,由于新能源车车位标志不明显,有些带充电桩的车位被传统车辆随意挤占,致使充电桩无法发挥效益等等。
因此,提案建议,应尽快完善新能源车充电桩设施建设,做到合理布局,以利于新能源车辆出行。将现有的慢充设施尽快改造成快充设施。
扩建和改建原有的公交车辆停车场地,特别是在卫星城区和公交、物流集中地区,适当为本市新能源公交、物流配送等大型车辆设置更多的充电场地,添置充电设施,配置合理插口。
在市内改造老旧街区和有条件扩充车位的前提下,跟进充电桩的设置,逐步提高充电桩车位的比例,并与国家、上海市的产业发展政策相匹配。
针对挤占充电车位等问题,提案建议,一方面,要让充电桩车位更加醒目。另一方面,要管控好违规占用充电桩车位的非新能源车辆,对恶意占用充电车位的车主,给予必要的惩罚。
“规划设计一定要体现前瞻性!”市人大代表秦钠建议,新建住宅配建停车位必须100%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,相关标准要求纳入建设设计、验收规范;对不满足充电设施配建要求的新建住宅,各级住建部门不得办理验收手续。
市人大代表秦钠提出,推行智能充电和预约模式的软件,实行错峰充电,避免充电负荷与生活用电负荷高峰时段重叠。这样的话,不改造或是小幅改造,就能满足车辆的充电需求。
“我们已经开始试点。”国网上海电力公司董事长、党委书记梁旭代表透露,他们正在探索通过物联网打造智能微电网,在小区范围内实现有序控制。“插上之后,并不是立即开始充电,而是等到用电高峰过去再开始充,车辆之间也自动进行平衡和协调,确保第二天都能够充满。”不过他也坦言,要实现对不同品牌充电桩的智能控制,需要在通讯协议和标准方面能够互联互通,这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突破。
不少充电桩已处于报废状态,通用性和兼容性差是一个重要原因。除此之外,几年前行业刚起步时布设的充电桩基本都是慢充模式,动辄几个小时的充电时间难以满足当下车主日常需求。充电桩常年处于室外环境,漏水、锈蚀会带来一系列使用风险,而用得越少,出问题的概率越高。
秦钠代表建议,要对充电桩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,定期排摸,对不堪使用的“僵尸”充电桩及时清退,杜绝安全隐患,也避免占用停车等公共资源。梁旭代表介绍,电力部门已安排资金,逐步对老旧充电设备进行更新替换。
顺荣捷顺应时代需求,极力配合上海市政府工作,积极建设充电场站,现已建设3座场站。场站配套完整的充电设施,其中上海顺荣捷充(换)电站配备2个2500千瓦箱变,32台120kw直流充电桩,可供大量新能源汽车充电。该场站地理位置优势明显,处于地铁1号线底端富锦路站附近,连接上海外环和内环,地段极佳。
这里有前沿的能源科技资讯
完善的能源充电系统
国家“新基建”倡导的项目
长按下图关注,了解更多信息
微信公众号
微信号 : Shunrongjie-EVSE